為了講清曝光這個詞,我們還是回到小孔成像。假設一個黑乎乎的密閉房間,一面墻壁上開了個小圓窗戶,窗對面的內壁上安上感光材料(白瀝青,大型膠卷或CCD/CMOS)。這就是一臺大型房式照相機。在沒有打開小窗之前,房間里是黑乎乎的。 我們打開小窗,光線從小孔而入,射到對面墻壁的膠卷上,產生光化反應(或光電反應,如果是CCD/CMOS),照片就誕生了。此過程就叫做曝光。要得正確曝光的圖片,必須精確決定曝光量。所謂曝光量就是讓多少光進入這個密閉房間里。如果進光量太大,照片就會白花花一片,晚上變成了白天。如果進光量太小,照片就會黑乎乎的,白人變成黑人。 幸好我們有了光圈和快門兩樣工具可以一起來控制曝光量。
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門的組合。
可以這樣認為:光圈(值)大小其實就是那個小圓窗戶開多大,快門(速度)就是窗戶打開多久。假設窗戶只打開1/4,時間為4秒鐘可以正確曝光的話,很顯然,窗戶打開一半,時間2秒鐘也能讓底片正確曝光,因為1/4*4=1/2*2=1,進光量都是一樣多。同樣的,如果窗戶全開,曝光時間就只需要1秒了。 假若一個鏡頭光圈全開為F4,用攝影行話來說,光圈F4快門速度1秒為正確曝光值,那F5.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樣能得到準確曝光的圖片。 重要結論:一張正確曝光的圖片可以有N種不同的光圈和快門速度組合。
總結以上幾個名詞解釋,有三個因素能影響一張圖片是否正確曝光:光圈,快門速度,ISO。其中光圈和速度聯(lián)合決定進光量,ISO決定CCD/CMOS的感光速度。如果進光量不夠,我們可以開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門速度,還是不夠的話就提高ISO。大光圈的缺點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,快門速度降低則圖片可能會糊,提高ISO后圖片質量也會下降 。沒有完美的方案,如何取舍要靈活決定